咨詢電話
021-80392549
火山引擎,正如其名。
在云計算市場被指日益內卷、疲態漸顯的今天,火山引擎被寄予厚望。人們期待著這股“活水”攪動市場,也懷疑著它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和底氣,成為市場的最大變量。
對云原生的了若指掌,是火山引擎的底牌之一。事實上,作為國內云原生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,字節跳動目前的容器實例部署規模已達千萬量級,日變更數兩萬。
基于字節跳動云原生最佳實踐,火山引擎所推出的完整云原生產品矩陣,似地下巖漿滾滾,有巨大力量亟待爆發,將幫助外部企業能夠利用成熟的云原生技術構建現代化應用。
有人擔憂,火山引擎來得太遲,云計算排位落定,沒有彎道超車的余地,但殊不知在這股新生力量看來,眼下或許是加速入彎的最好時機。
2020年被普遍認為是云原生大規模落地、廣泛走入非互聯網企業視野的元年,但那時的云原生和背后的一系列專業術語,詰屈聱牙。
但現在,如火山引擎副總經理張鑫所言,“云原生正在從‘名詞’變成‘形容詞’,從‘操作系統’變成‘操作界面’。”云原生正一步步地為IT的各個經典領域帶來新面貌,甚至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戰略布局都得以“刷新”。
火山引擎總經理譚待在去年12月的發布會上談到,“回首過去十年云計算產業的變革,企業客戶經歷了以設備為中心的自建數據中心時代,到以云資源為中心的云時代。我們判斷,未來行業即將進入以應用和數據為中心的多云時代。”
多云時代到來,火山引擎「彎道超車」進行時
當云原生不再是企業眼中的生面孔,當混合云和多云部署成為更多企業的首選,火山引擎的機會已經到來。
云原生與多云策略時代到來
中國企業對云原生的態度,今時不同往日。
“數字經濟”在今年兩會繼續熱議,并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獨立成段的方式明確和細化了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”,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深水區。IDC預測,到2025年,中國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5721億美元,2020-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7.7%。
多云時代到來,火山引擎「彎道超車」進行時
如今,中國不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,已經從早期的碎片化發展,邁入了局部推廣和擴展復制階段,再想深入發展,“創新”二字必不可少。企業需要敏捷的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,以云原生為核心的現代化應用開發方式,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看見。
IDC全球調研結果顯示,相較于傳統的開發方式,52%的企業表示將采用云原生開發方式,18%的企業表示只考慮云原生。
火山引擎聯合IDC發布的《原生云應用 企業創新路》云原生白皮書(以下將簡稱“白皮書”)顯示,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接受云原生開發方式,采用云原生技術的中國企業已有接近50%將云原生技術應用到生產環境的核心和次核心系統,83%的企業未來兩年將加大對云原生的投入。
作為一系列軟件、開發方式和邏輯,云原生如今已被廣泛認為,能夠幫助企業打造現代化的應用開發,實現高資源的利用率、高彈性的架構、高效的流程,助力企業服務的快速更新和數字化創新。
IDC中國企業級系統和軟件研究部助理研究總監李昭解釋稱,云原生不僅是一套軟件開發技術棧,實現了應用的現代化,提高了資源利用率,獲得高彈性伸縮架構,改變了軟件設計、發布和運維的方式,也為企業帶來新的組織和文化理念。
因此,IDC預計到2024年,企業會采用微服務、容器、動態編排和DevOps等技術,以期望獲得更好的性能和自動化程度。屆時新增的生產級云原生應用,在新應用的占比,將從2020年的10%增加至60%。
對于云原生實踐路徑,白皮書建議小規模實踐初期,企業可以利用開源構建云原生平臺或直接使用現有廠商的成熟產品;隨著云原生規模逐漸擴大,企業可以考慮選擇成熟的合作伙伴,從而更加平滑地完成云原生化演進。
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,是企業日漸趨向混合云、多云的部署方式,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。
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,92%的企業擁有多云戰略,平均使用2.6朵公有云。
為何要選擇多云?有業內人士向雷峰網(公眾號:雷峰網)分析稱,企業通常會避免受制于單一云廠商,一旦形成依賴則喪失議價權,同時也要避免可能出現的宕機風險。
火山引擎總經理譚待也指出,多云部署既可以從合作方層面避免綁定風險,又能博采眾長,在不同的云上使用各家云廠商的核心能力——在多云時代,云開放、云互聯已經是大勢所趨,應當拒絕形成云時代的“新煙囪”。
而通過云原生架構,不僅能夠更好地屏蔽底層細節、實施多云戰略,同時也能進一步加速上層業務的迭代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