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詢電話
021-80392549
模仿鴯鹋這種不會飛鳥類的機器腿,只使用兩個馬達,就可以比更復雜的設備更高效地奔跑。
日前發表于《科學—機器人》的一項研究表明,受鴯鹋啟發設計的非傳統機器腿,比傳統設備的運行效率高出300%。該技術的發明者說,它可以用于假肢和外骨骼。
德國馬克斯·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Alexander Badri-Sprowitz和同事摒棄了傳統方法,即由一個驅動器分別打開和收縮機器臂的每個關節。取而代之的是,他們的“鳥機器人”的每條3D打印的腿上使用了兩個馬達,以及覆蓋多個關節的人工肌腱,從而模仿某些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的解剖結構,以便在地面上高效地奔跑。
“我們只用了兩個驅動器,一個用來使腿前后移動,另一個用來抬腿。這只是最低要求。”Badri-Sprowitz說,“在機器人領域,人們通常只希望將效率提高10%,而我們卻收獲了300%。”
“鳥機器人”利用馬達拉動人工肌腱。在壓縮過程中,動力被儲存在彈簧中。當每只腳觸地時,能量被釋放出來,從而驅動機器人前進。
此外,研究人員還將許多執行器、傳感器和電子元件從系統中移除,使得機器人更輕,制造成本更低。它甚至無需動力便可以直立。
在跑步機測試中,“鳥機器人”的速度達到了75厘米/秒。“目前需要指引以確保機器人直線運動,但研究的重點是效率,而不是平衡。”Badri-Sprowitz說。
此外,“鳥機器人”腿部的機械是自動防水的,所有馬達都安裝在遠離機器人腳部的位置。理論上,這種機器人可以在水中行走。
英國利茲大學的Shival Dubey表示,這種設計比更復雜的設備更高效,但在承載不同重量的負載時可能適應性較差。
“在傳統的腿部機器人中,我們在每個關節上使用驅動器,以移動特定關節。相比之下,他們使用了更少的能源和電子元件。”Dubey說,“他們在演示或復制鳥的動作方面做得很好,但在其他任務上還需要進一步微調。”
相關論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robotics.abg4055